cDN 关键技术深度剖析
一、cDNA 文库构建技术
步骤 | 关键要点 | 相关酶及试剂 |
总 RNA 提取 | 从细胞或组织中高效获取完整且高质量的总 RNA,需防止 RNA 降解,常采用如 Trizol 等试剂,利用其能同时处理多种生物样本、有效分离 RNA 与 DNA、蛋白质等成分的特性。 | Trizol 试剂(含异硫氰酸胍、酚等成分) |
mRNA 纯化 | 因 cDNA 合成仅针对 mRNA,所以需从总 RNA 中精准分离出 mRNA,常用寡聚 dT 纤维素柱层析法,依据 mRNA 的 poly(A)尾与寡聚 dT 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分离。 | 寡聚 dT 纤维素、缓冲液等 |
反转录合成 cDNA 第一链 | 以 mRNA 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作用下,以特定引物(如 oligo-dT 或随机引物)引导合成 cDNA 第一链,常用的反转录酶有 M-MLV 和 AMV 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M-MLV 反转录酶相对保真性较好,但容易受到 RNA 二级结构影响;AMV 反转录酶则对 RNA 二级结构有较强穿透力,但保真性略逊一筹。 | 反转录酶(M-MLV 或 AMV 等)、引物(oligo-dT 或随机引物)、dNTPs、缓冲液等 |
cDNA 第二链合成 | 以 cDNA 第一链为模板,通过 DNA 聚合酶催化合成 cDNA 第二链,形成双链 cDNA,可使用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 的大片段(Klenow 大片段),它兼具 5’→3’聚合活性和 3’→5’外切酶活性,能在合成过程中校正错误,保证 cDNA 的准确性。 | DNA 聚合酶 I 大片段(Klenow 大片段)、dNTPs、缓冲液等 |
双链 cDNA 修饰与连接 | 对合成的双链 cDNA 进行末端修饰,如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便后续克隆操作,然后将其与合适的载体(如质粒载体)连接,构建成 cDNA 文库,常用的连接酶是 T4 DNA 连接酶,它能高效连接带有互补黏性末端的 DNA 片段。 | 限制性内切酶、T4 DNA 连接酶、载体(质粒等)、缓冲液等 |
二、cDNA 芯片技术
环节 | 核心内容 | 所需材料与设备 |
探针制备 | 将特定的 cDNA 片段或寡核苷酸固定在固相支持物(如玻片、硅片等)表面,形成高密度的探针阵列,这些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mRNA),在制备人类基因组 cDNA 芯片时,需要收集大量代表人类不同基因的 cDNA 片段,并精确有序地排列在芯片上。 | cDNA 片段、寡核苷酸、固相支持物(玻片、硅片等)、点样仪等 |
样品标记与杂交 | 从待测细胞或组织中提取 mRNA,反转录生成带有荧光标记的 cDNA,将标记后的 cDNA 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使目标 mRNA 与相应探针特异性结合,通常采用荧光染料(如 Cy3、Cy5)标记 cDNA,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强度,从而反映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 mRNA、反转录酶、荧光标记的 dNTPs、杂交缓冲液、杂交炉等 |
信号检测与数据分析 | 利用专业的图像扫描和分析软件,对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信号强度确定每个基因的表达丰度,并通过比较不同样本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在癌症研究中,对比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 cDNA 芯片结果,可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基因,为癌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线索。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机等 |
三、cDNA 定点突变技术
流程 | 要点说明 | 涉及工具 |
设计突变引物 | 根据目标基因序列和预期突变位点,设计一对包含突变碱基的引物,引物的设计需遵循一定原则,如引物长度一般在 25 30 bp,GC 含量在 40% 60%,且要避免引物自身形成二聚体或与其他非目标序列错配,若要将某个基因的第 100 位碱基由 A 突变为 G,设计的正向引物在对应位置为 G,反向引物保持不变,但在扩增过程中能引入突变。 | DNA 序列分析软件、引物设计原则知识 |
PCR 扩增与突变引入 | 以含有目标基因的 DNA 为模板,利用设计的突变引物进行 PCR 扩增,在 PCR 反应过程中,由于引物的特异性,新合成的 DNA 链将在预期位置引入突变碱基,选择合适的 DNA 聚合酶至关重要,如高保真 DNA 聚合酶能减少非特异性扩增和突变引入错误,提高突变效率和准确性。 | 高保真 DNA 聚合酶、dNTPs、缓冲液、热循环仪等 |
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 将 PCR 产物克隆到合适载体中,转化至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通过抗性筛选获得重组子,然后对多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出成功引入突变且无其他意外突变的阳性克隆,若对一个基因进行了定点突变实验,挑取多个单菌落提取质粒进行测序,只有当测序结果显示在预定位置有突变而其他序列与原始基因一致时,才确定为成功的突变体。 | 载体、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等)、抗生素、测序仪等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在 cDNA 文库构建过程中,如果反转录酶选择不当会有什么后果?
解答:如果反转录酶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 cDNA 合成效率低下、长度不足或准确性差等问题,若使用对 RNA 二级结构穿透力弱的反转录酶,而 mRNA 模板中存在较多复杂二级结构,就可能无法完整合成 cDNA 第一链,使得最终获得的 cDNA 文库不能全面代表细胞中的 mRNA 信息,影响后续对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研究,若反转录酶保真性差,会在合成过程中引入较多错误碱基,导致 cDNA 序列与原始 mRNA 序列存在偏差,干扰对基因序列和功能的准确分析。
问题二:cDNA 芯片技术中如何确保探针与目标 mRNA 的特异性杂交?
解答:为确保探针与目标 mRNA 的特异性杂交,首先在探针设计阶段,会选择基因特异性的 cDNA 片段或寡核苷酸序列作为探针,这些序列是基于已知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的,能够唯一识别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杂交过程中,严格控制杂交条件,包括温度、盐浓度、杂交时间等因素,合适的温度能使探针与目标 mRNA 之间形成稳定的氢键结合,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增加或杂交不完全,适当的盐浓度有助于维持核酸分子的电荷平衡,促进特异性杂交,还会对杂交后的洗涤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严格的洗涤可以去除未特异性结合的杂质和背景信号,从而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信号检测的准确性。
原创文章,作者:未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dun.com/ask/1668149.html
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发表回复